中国海油,作为一家领先的原油勘探生产企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将继续维持供需平衡,并受益于积极的资本开支和预期中的产量增长,从而支撑其长期成长。市场普遍认为2024年油价会下跌,而分析却预测油价将在70至90美元/桶之间保持高位,这主要归因于欧佩克+的良好减产执行、美国产能增长受限以及全球经济的回暖。尽管当前市场对中国海油的估值增长持谨慎态度,分析指出该企业具备较高的ROE和股价上涨潜力,特别是考虑到无风险利率下行和银行保险资产荒的大环境,这强调了其海外产能占比约30%。面对高位油价,中海油预计26年产量将增长19%至22%,依托于其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历史数据显示,中海油采取了克制资本支出并增加股东回馈的策略,与国际同行相比,虽然在利润、产量和储量方面处于同一水平,但由于更高的销售净利率和更稳健的经营表现,其估值显著低于海外龙头公司。预计24至26年中国海油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368亿、1458亿和1517亿,当前市值对应的PB分别为2.16、1.94和1.75倍。基于此,分析认为24年中国海油的合理估值约为2.7倍,较当前有26%的上升空间,建议维持买入评级。然而,投资者也应注意市场竞争、勘探投产延迟、业务拓展及其他相关风险。
章节速览
●00:00中国海油:估值提升与油价坚挺
中国海油作为原油勘探生产的领先企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将继续维持供需平衡,加之积极资本开支和预期中的产量增长,支撑其长期成长。与市场普遍观点不同的是,分析认为2024年油价不会下跌,而是维持在70至90美元/桶的高位,主要由于欧佩克+的良好减产执行、美国产能增长受限及全球经济回暖等因素。此外,尽管当前市场对中国海油的估值增长看法平和,分析指出其具有较高的ROE和股价上涨潜力,预计PB值将有26%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和银行保险资产荒的大环境下,强调了该公司投资的性价比。
●02:12中海油:海外扩张与估值提升
中海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资产,其海外产能占比约30%,通过积极的资本开支策略保障增储上产目标实现。面对油价高位,中海油预计26年产量将增长19%至22%,得益于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历史上,中海油采取克制资本支出同时增加股东回馈的策略,与其竞争对手如美国能源商形成鲜明对比。进入2024年,中海油的估值经历大幅增长,显示出市场对其高盈利、盈利稳定性和较低估值的认可。相比国际同行,中海油虽在利润、产量和储量等方面处于同一水平,但凭借更高的销售净利率和更稳健的经营表现,其估值显著低于海外龙头公司。
●05:31中海油未来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预计中海油24至2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68亿、1458亿和1517亿,同比增长10.48%、6.54%和4.04%。当前市值对应PB为2.16、1.94和1.75倍。公司24年的合理估值约为2.7倍,较当前有26%的上升空间,建议维持买入评级。需注意市场竞争、勘探投产延迟、业务拓展及经营风险、资产减值、汇率波动和油价下行等风险。
要点回顾
中国海油被推荐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中国海油作为原油勘探生产的龙头公司,在碳中和约束下预计原油供需将维持平衡,同时油价高位将促使公司在积极资本开支下保持产量增长,从而保障其长期成长。
中国海油与市场的不一致之处有哪些关键观点?
首先,市场普遍预期2024年油价会下跌并下移,但基于欧佩克及美国原油产能受限等因素分析,我们认为24年原油供需仍将维持平稳平衡,油价中枢有望维持高位。其次,尽管市场认为中国海油估值增长较为平缓难再提高,但通过我们的模型测算,预计该公司24年ROE中枢可达19%,PB合理值为2.7倍,相较于当前仍有约26%的提升空间,具备性价比。
中国海油的核心壁垒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海油的最大壁垒在于其是国内海上原油和天然气生产的领军企业,资产遍布世界各地,海外产能占比约为30%。公司实行积极资本开支策略,旨在保障增储上产目标的实现。24年全年的资本开支预算是历史新高,预计产量增长率将达到19%-22%。此外,由于桶油成本较低,即使油价高位,也能保证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中国海油与海外龙头企业的比较及其差异何在?
虽然中海油与康菲、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西方石油等海外石油巨头在利润、产量和储量上相当,但中海油拥有更高的销售净利率和更稳定的LE(杠杆率),整体经营更为稳健,且估值显著低于海外同行。公司估值框架正经历从周期策略向固收策略转变的过程,预计会在高盈利、盈利稳定性和低估值这三个维度共同作用下获得较大提升。
未来影响中国海油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
未来推动中国海油股价的因素主要包括油气价格上升、桶油成本下降、油气产量增长以及资本开支增加。根据盈利预测,24至26年中国海油净利润分别为1368亿、1458亿和1517亿,同比增长逐渐放缓。目前市值对应的PE分别为2.16、1.94和1.75倍,预计24年合理估值区间为2.7倍,对应当前市场存在26%的买入空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