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局顶层规划逐步出台,深海科技地方响应密集催化

近日,上海海洋局宣布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和《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年)》,这一举措标志着上海在响应中央关于深海科技发展的部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两会后除深圳外第二个积极响应的地方政府,上海的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其对深海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顶层设计-地方规划-产业加速落地的链条正在逐步生效。

从上海的响应方式中,我们可以窥见未来深海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其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无疑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政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我们预计,在上海的引领下,浙江、福建等地地方政府也将陆续跟进,出台相应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推动深海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央国企主体在深海科技领域的跟进状况,它们作为行业的主力军,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深海科技的具体发展方向上,现阶段我们应聚焦深海“共性”领域,这是布局深海科技的重要思路。由于深海发力方向众多,范围广泛,政策还处于前期阶段,因此选择具有共性的领域进行布局,将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投资风险。共性领域是指无论深海哪种作业类型和产业,都需要的细分板块,这些板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具体来说,我们首推锚链、海工船、深海探测三大方向。在锚链/系泊链方面,亚星锚链、巨力索具等公司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将受益于深海科技的发展。在海工船方面,润邦股份、振华重工等公司凭借其在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领域的深厚底蕴,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深海探测方面,神开股份、潜能恒信、微光股份等公司将在深海资源勘探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从中线布局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聚焦深海资源开发和新基建两大主线。深海资源开发是产业化空间最大、落地速度可能最快的子板块,包括深海油气开发、可燃冰、矿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潜能恒信、海油发展、海油工程、博迈科、中海油服、迪威尔、海锅股份、纽威股份等公司将扮演着核心角色。

同时,深海新基建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包括海上风电、船舶、海工船、海底机器人、海底IDC等多领域布局,重在“新”字,未来的想象空间广阔。在海深新基建领域,海兰信、时代电气、海力风电、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中国船舶、中国动力等公司将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综上所述,随着上海海洋局顶层规划的逐步出台,深海科技地方响应将愈发密集。我们应紧抓这一历史机遇,聚焦深海“共性”领域和两大主线进行布局,共同推动深海科技的快速发展。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淘中心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点赞(39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112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