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head> <style>a{TEXT-DECORATION:none}</style> [removed] function imageClick(url){ android.imageClick(url);}function atUser(id){ if (window.android) { android.atUser(id); } if (window.webkit && webkit.messageHandlers.atUser) { webkit.messageHandlers.atUser.postMessage(id); } } function atStock(id,name){ if(window.android) { android.atStock(id,name) } if (window.webkit && webkit.messageHandlers.atStock) { webkit.messageHandlers.atStock.postMessage([id,name]); } } [removed] </head> <body>

7月23日上午,国家医保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

截至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展了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改革,这对促进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诊疗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现行分组不够精准、不够贴近临床等问题,国家医保局对分组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2.0版分组方案。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通过历史数据精准测算,能够提升医保基金的精细化管理,改变医疗机构“多花钱、赚钱多”的基本模式,促进医疗机构重视成本管控,降本增效。

我国的DRG试点自2019年开始。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发文设立30个DRG付费试点城市。2019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正式公布了《国家医疗保障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国家医疗保障DRG(CHS-DRG)分组方案》两个技术标准。

而所谓DIP(Diagnosis Intervention Packet),则是指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实际上是DRG在国内本土化的一种形式,在海量病例数据样本基础上,基于病种分值和分值点值形成支付标准。病种分值越高,意味着病例治疗难度越高,所消耗的医疗资源越多。点值则是每一分值多少钱,根据医保基金可用付费总额、医保报销比例等进行测算。

DRG和DIP二者目标一致,均是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得医院、医保、患者三方实现共赢。而在方法层面,二者都体现了临床上不同疾病对于医疗资源的消耗,付费标准测算都是根据病种分值和分值点值来计算。不同之处在于,DIP的分组更为细化,也更简单更易标准化。


</body> </html>

点赞(7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79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