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深化推进,重视医疗IT投资机遇 | 中信证券计算机 国家医保局深化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 –传统的医保支付是按项目付费,但可能产生过度医疗。 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DRG/DIP开始试点,明确到25年底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截至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开展DRG/DIP付费】。 –DRG/DIP本质上都是病种打包支付,目标都是医保控费,用于住院医疗费用结算。 DRG付费是按照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将病例分入若干疾病诊断相关组进行打包付费的支付方式;DIP是我国原创的、利用大数据优势所建立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 –7月23日,国家医保局举行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强调【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要求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的【在24年底前完成切换准备工作】。 DRG/DIP 2.0版分组将强化医保局端系统改造升级、医院端系统建设。 –医保局端:【平均体量约为300万元,渗透率约为90%】。 以DRG为例:1)系统建设,包括数据采集、分组测算、付费、智能监控、医疗服务评价、决策分析、系统管理等子系统,2)专业服务,包括病案数据整理、病案质量监控、付费方案设计等,3)后续常态化服务,包括结算、监管、运维、咨询等。 –医院端:【平均体量约为100-200万元,渗透率约为30%】。 1)进行DRG/DIP系统建设和已有医院IT系统改造;2)开发医保系统数据接口;3)规范病案首页、医保结算清单等填写与上传,数据质量将影响病例入组率,或导致医院无法获得应有支付。 –竞争格局:医保局端以医保IT厂商占优,如国新健康、武汉金豆、万达信息、久远银海、东软集团等;医院端较为分散,包括国新健康、杭州火树、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嘉和美康等。 医疗IT行业订单持续改善,重视拐点机遇。 –23年以来,医疗IT行业持续恢复,医院端疫情后工作节奏常态化、患者就医需求持续释放,我们跟踪的医疗IT核心公司订单已迎来改善,估值具备性价比。 –24年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介绍【智慧医疗分级评价标准】,新评级基于电子病历评级进行深化,历时一年完成修订,对区域协同、专科需求、AI、国产替代等提出更高要求,后续有望在政策端对医疗IT行业带来新一轮催化。 建议关注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嘉和美康、万达信息、久远银海

点赞(5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54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
abcd